查看原文
其他

《古文观赏》的精解精读第8篇: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

喜欢请关注加🌟 秀才读史论公道
2024-10-10

邹忌讽齐王纳谏

——《战国策 齐策》

【作品介绍】

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,使之广开言路,改良政治的故事。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,善于思考,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。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,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,和革除弊端,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。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,采纳群言,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。

本文以生活小事“比美”问答切入,继而写邹忌因小悟大,体察出一番政治哲理:越是居高位者所受蒙蔽越深,或易沉醉于阿谀奉承的誉美之词,并以此讽谏齐威王齐威王接受邹忌的意见,悬赏纳谏,广开言路,最终使齐国更加强盛。

【脉络梳理】

时间:公元前360年前后

人物:齐威王,邹忌,徐公

情节:邹忌比美——齐王纳谏

本篇名句:

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;妾之美我者,畏我也;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于我也。

门庭若市。

【作品原文】

邹忌讽齐王纳谏

邹忌修八尺有余,而形貌昳[yì]丽。朝[zhāo]服衣冠[guān],窥[kuī]镜,谓其妻曰:“我孰[shú]城北徐公美?”其妻曰:“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?”城北徐公,齐国之美丽者也。不自信,而复问其妾曰:“吾孰与徐公美?”妾曰:“徐公何能及君也?”旦日,客从外来,与坐谈,问之客曰:“吾与徐公孰美?”客曰: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”明日徐公来,孰视之,自以为不如;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。暮寝而思之,曰:“”

于是入朝见威王,曰:“臣诚知不如徐公美。臣之妻私臣,臣之妾畏臣,臣之客欲有求于臣,皆以美于徐公。今齐地方千里,百二十城,宫妇左右莫不私王,朝廷之臣莫不畏王,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:由此观之,王之蔽甚矣。”

王曰:“善。”乃下令:“群臣吏民,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上赏;上书谏寡人者,受中赏;能谤讥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”令初下,群臣进谏,门庭若市;数月之后,时时而间[jiàn]进;期[jī]年之后,虽欲言,无可进者。

燕、赵、韩、魏闻之,皆朝[cháo]于齐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。

【逐句译文】

邹忌修八尺有余,而形貌昳[yì]丽。朝[zhāo]服衣冠[guān],窥[kuī]镜,谓其妻曰:“我孰[shú]城北徐公美?”

邹忌身高八尺以上,体形容貌俊美。他穿着礼服戴上冠对着镜子细看,问他的妻子说:“我跟城北徐公谁美?”

邹忌:《史记》作驺[zōu]忌,齐人。齐桓公(这个齐桓公不是春秋时的那个齐桓公)时就任大臣,齐威王时为相,封于下邳[pī](今江苏邳县西南),号成侯。后又事齐宣王。

威王:齐威王婴齐(?—前320)春秋时姜齐,战国时田齐。在位三十七年,知人善任,改革政治,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。

修:长。八尺: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,从出土文物推算,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。昳[yì]:通“佚”,美。

[zhāo]服衣冠:早上穿戴衣帽。

窥镜:照镜子。孰:谁,什么。与:和……比。

其妻曰:“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!”城北徐公,齐国之美丽者也。不自信,而复问其妾曰:“吾孰与徐公美?”妾曰:“徐公何能及君也!”

他妻子说:“您美极了,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!”城北徐公,是齐国的美男子。邹忌不太自信,就再问他的侍妾:“我跟徐公哪个美?”侍妾说:“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!”

及:比得上.

旦日,客从外来,与坐谈,问之客曰:“吾与徐公孰美?”客曰: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!”

第二天,客人从外边来,一块儿坐着说话,又问客人说:“我跟徐公谁美?”客人说:“徐公不如您美。”

旦日:明日。 若:如。

明日,徐公来。孰视之,自以为不如;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。

过了一天,徐公来访。邹忌仔细端详他,自以为不如;再照镜子看自己,更感觉差得很远。

明日:即上文“旦日”的后一天。孰视之,孰:通“熟”,仔细。

之:代城北徐公。又:更。弗如远甚:远不如。弗:不。

暮,寝而思之曰:“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;妾之美我者,畏我也;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于我也。”

夜晚躺着,心里在想这件事:“我妻子说我美,是偏爱我啊;侍妾说我美,是怕着我啊;客人说我美,是想有求于我啊!”

寝:躺着,睡觉的时候。美我者:赞美/认为……美。私:动词,偏爱。

于是入朝见威王曰:“臣诚知不如徐公美,臣之妻私臣,臣之妾畏臣,臣之客欲有求于臣,皆以美于徐公。

于是,进朝廷见齐威王说:“臣子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,臣子的妻偏爱臣子,臣子的妾怕臣了,臣子的客人想对臣子有所求,他们都说我比徐公美。

诚知:确实知道。

皆以美于徐公:都认为(我)比徐公美。“以”的后边省去了“我”。

以:认为。于:比。

今齐地方千里,百二十城,宫妇左右,莫不私王;朝廷之臣,莫不畏王;四境之内,莫不有求于王。由此观之,王之蔽甚矣!”

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,有一百二十座城邑,国王的后宫嫔妃左右亲信,没一个不偏爱王;满朝大臣,没一个不怕王;一国之内,没一个不有求于王。从这点看来,国王看不清真相(受蒙蔽)就很严重了!”

地:土地,疆域。方:方圆。宫妇:宫里的姬妾。左右:身边的近臣。

四境之内:全国范围内(的人)。之: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。

蔽:形容词用作动词,指受蒙蔽。

王曰:“善。”乃下令:“群臣吏民,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上赏;上书谏寡人者,受中赏;能谤议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”

齐威王说:“说得好。”就发布命令:“当官的、当差的、当老百姓的,能当面指责我(齐威王)过错的,得上等奖赏;呈上书信劝谏我(齐威王)的,得中等奖赏;能在公共场所说坏话传到我(齐威王)耳中的,得下等奖赏。”

善:好。乃:于是,就。面刺:当面指责。面,当面,名词作状语。

受上赏:给予,付予。通“授”

谤讥于市朝:在公众场所议论(君王的过失)。谤: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。讥,讽喻。谤讥,在这里指“指责,议论”,没有贬意。

市朝,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。

闻:这里是“使……听到”的意思。使动用法。

令初下,群臣进谏,门庭若市;数月之后,时时而间[jiàn]进;期[jī]年之后,虽欲言,无可进者。

命令刚发下时,臣子们上朝进谏,从宫门到殿堂好象集市一样。几个月以后,还经常有人断断续续来进谏。一年以后,即使想说,也没什么可以向上提的了。

时时而间[jiàn]进:有时候偶然进谏。间进:偶然有人进谏。间,间或,偶然,有时候。

[jī]年:满一年。期,满。

燕、赵、韩、魏闻之,皆朝[cháo]于齐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。

燕国、赵国、韩国、魏国听到这件事,都来朝拜威王。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。

朝于齐:到齐国来朝见(齐王)。

此所谓战胜于朝廷:这就是身居朝廷,不必用兵,就战胜了敌国。

【赏析】

文章以“孰美”的问答开篇,继写邹忌暮寝自思,寻找妻、妾、客人赞美自己的因为,并因小悟大,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。由自己的“敝”,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“王之敝甚”,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。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,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,改革弊政,整顿吏治,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
第一部分,写邹忌徐公比美,不因妻、妾、客的赞美而自喜,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。

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:身材魁梧,仪表堂堂。“窥镜”“自视”,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。正是有了这点自信,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“美”,也与下文见徐公后“弗如远甚”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这种对比,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。明明是“弗如远甚”,可他的妻、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,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,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。这里,三个人的回答,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,虽然都是赞扬,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。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,爱恋之情溢于言表。妾因其地位低下,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,但又不能不顺从,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,说话比较拘谨,不敢越雷池一步。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。

难能可贵的是,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,并没有昏昏然,忘乎所以,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。先是“不自信”,等见到徐公后,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“弗如远甚”,甚而至于“暮寝而思之”。

这一段,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,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、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,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、升华,由自身想到国家,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,于是“入朝见威王”。

第二部分,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,讽谏齐王除蔽纳谏。

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。邹忌齐威王后,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,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,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“王之蔽甚矣”。他先叙述了妻、妾、客蒙蔽自己的原因,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,说明齐威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,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。这里,没有对齐威王的直接批评,而是以事设喻,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,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。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,推己及人。“王之蔽甚矣”一句,点明了进谏的主旨,犹如当头棒喝,一针见血,使其猛醒,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。

邹忌敢下结论的原因:一是邹忌曾任齐相,是国家的重臣,言不在私而益于公,所以他无所顾忌;二是以小见大,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,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。

第三部分,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。

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,立即发布政令,悬赏求谏,广开言路,对于关心国事、积极进谏者,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。齐威王纳谏之后,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。“门庭若市”说明在此以前,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,“时时而间[jiàn]进”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,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,改革了弊政。“虽欲言,无可进者”,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,齐国政治清明。齐威王纳谏去蔽,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,威震诸侯。

【人物介绍】

邹忌

(约前385---前319),一作"驺忌",尊称"驺子",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。《史记》亦作驺忌,齐桓公(田午)时的大臣;齐威王(田因齐)时期,以鼓琴游说齐威王,被任相国,封于下邳(今江苏邳县西南),号成侯;后又侍齐宣王(田辟疆)(注意一下:春秋的齐国是姜齐,战国的齐国是田齐。)

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,主张革新政治,修订法律,选拔人才,奖励贤臣,处罚奸吏,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,从此齐国渐强。

前360年前后,齐威王起用邹忌实行改革,“谨修法律而督奸吏”。

齐威王

战国时期齐国第四位国君(公元前378年-公元前356年-公元前320年),妫[guī]姓,田氏,名因齐,田齐桓公(与春秋五霸之首姜齐桓公非同一人)之子。(这里有个”田氏代齐”的故事。)

齐威王纳谏用能,励志图强,礼贤重士,政治上进行改革,修明法制、选贤任能;军事上经桂陵、马陵两役大败魏军,开始称雄于诸侯,迫使魏惠王于前334年到徐州(今山东滕州东南)朝见,互尊为王,周天子致文武胙,战国诸侯称王(楚除外)自此始。

齐威王在马陵一战中知人善用,命田忌、田婴、田朌[bān]为将,孙膑[bìn]为军师,发兵救韩。最终,马陵一战以其作战指导的高度主动性、灵活性,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出色的机动战例。

田忌,妫(guī)姓,田氏,名忌,字子期,陈郡人(今河南淮阳县人),战国时期齐国名将,因封地于徐州(今山东滕州),又称徐州子期田忌出身贵族,赏识孙膑的才能,收为门客,参加赛马活动,田忌赛马的故事由此而来。参加桂陵之战,听从孙膑的参谋,以“围魏救赵”大胜魏军。参加马陵之战,听从孙膑谋略,采用“减灶之计”,诱杀魏将庞涓。屡立军功,后受到国相邹忌陷害,逃亡于楚国,受封江南之地。齐宣王即位,返回齐国,恢复官职。

靖郭君,本名田婴,是齐威王的小儿子、齐宣王的异母弟、孟尝君田文的父亲。“靖郭”是封邑,指古薛城;“君”是封号。

齐宣王(?—前301年),本名是田辟疆,山东临淄人,战国时代齐国国君,齐威王之子。前314年,齐宣王乘燕国大乱,派匡章率军攻破燕国,他曾向孟子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,孟子游说他弃霸道而行王道,但齐宣王没有听从反而军纪败坏,不久齐军就在赵、魏、韩、楚、秦等国的压力下被迫撤军,齐国从此衰落,他光大了的稷下学宫,成为“百家争鸣”的最重要因素之一。

燕昭王(前335年-前279年),本名姬职燕王哙之子,战国时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,去世后其子燕惠王即位。燕昭王曾经在韩国做人质,子之之乱平定后,由于原先的太子平被杀,遂由赵武灵王派送重兵回国即位(本来准备把姬职当作傀儡政权的,岂不知人家是妥妥的人才,志向远大,广纳贤才,千金买骨就是最好的例证)。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,即位后招贤纳士,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、朝鲜、真番,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齐,占领齐国七十多城,使齐国只剰[shèng][jǔ]、即墨二都尚存,造就了燕国的盛世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秀才读史论公道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